潜水与遁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机制,分别对应水下探索与地形穿透功能。潜水功能仅限于潜海季或深渊季地图的水域环境,通过解锁先祖能力实现水下移动,而遁地则是一种利用矮人面具和地形坡度的技巧性操作,适用于陆地场景。两者在触发条件、操作方式及适用场景上存在本质区别,无法互相替代或结合使用。
潜水功能的实现需要玩家前往特定季节地图,如潜海季的墓土沉船区域或深渊季的山洞。通过打坐解锁鳐鲲赋予的潜水能力后,玩家可在水中通过摇杆控制上浮或下潜,并需注意氧气条的消耗。该功能严格受限于水域环境,无法在陆地或地下场景中激活。而遁地操作则依赖矮人面具的体型缩小效果,配合斜坡地形和站姿调整,通过蓄力白圈与方向键的同步操作实现穿透地表。
从游戏机制设计来看,潜水动作的物理判定仅作用于水体,系统未设置水下与地下空间的连通逻辑。即使玩家通过潜水进入深水区,也无法直接穿越至地下场景。遁地虽能短暂进入地表下层,但受限于地图空气墙和碰撞体积,无法持续下潜或抵达水域底部。这种设计差异源于两者功能定位的不同:潜水用于探索水下生态,遁地则更多用于快速穿越地形障碍。
实际测试表明,试图将潜水机制应用于地下场景会导致角色卡入模型或强制复位。在同时满足水域与斜坡的环境中,潜水状态会优先覆盖遁地操作,而遁地成功时水域判定将自动失效。这种互斥关系进一步验证了两种机制的独立性。玩家若需高效探索,应分别掌握潜水收集与遁地穿行的技巧,而非尝试混合使用。
开发者对两种机制设定了明确的边界,玩家需遵循游戏规则合理运用。理解其底层逻辑后,可更高效地规划探索路径,避免因误操作导致效率损失。建议优先完成对应季节任务解锁完整能力,再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进阶技巧。